《继续医学教育》
医学科学不断发展,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“生物医学”模式转变为“生物-心理-社会医学”模式,信息化时代医患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断缩小,因此临床工作对医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[1]。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,越来越多的基层超声医师有了自我提高的需求。进修学习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能够帮助医师巩固和深化已掌握的知识,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疾病诊断能力,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[2]。加强进修医师的培养,对提高基层医疗水平,平衡分布不均的区域医疗资源,进一步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北京协和医院作为集医疗、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,每年招收大批进修医师。因此探讨如何优化进修医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。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,是以“精确、细致、深入和规范”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[3]。本研究对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进修医师进行问卷调查,了解进修医生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,以实现精细化管理。
1资料与方法
1.1研究对象
2009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进修的医师,进修时间为3~12个月。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。
1.2研究方法
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。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自制的电子调查问卷,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情况、进修目的、进修期间的工作及学习情况、进修的收获及自我评价等。其中进修目的、进修期间主要参与的工作及主要收获为任意多项选择题(选项数不设限),其余项目为单选题。根据学员单位级别分为2组:三级医院、二级/一级医院。根据学员学历分为2组:硕士及以上、本科及以下。根据学员职称分为3组:副主任医师及以上、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。
1.3统计学分析
采用SPSS 20.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(或fisher精确概率法)。
2结果
2.1一般情况
共发放问卷110份,回收有效问卷105份,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.5%。其中男性22人(21.0%),女性83人(79.1%)。平均年龄为(37.)岁(22~55岁)。工作年限为(13.)年(3~35年)。81名(77.1%)来自三级医院,24名(22.9%)来自二级/一级医院。25人(23.8%)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,80人(76.2%)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。12人(11.4%)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,71人(67.6%)为主治医师,22人(21.0%)为住院医师。
2.2进修目的
不同职称对学习管理经验的需要不同,住院医师、主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对管理经验的学习需要依次增加(P<0.05)。17名医师作为班长协助参与进修医师的管理工作,其中16人(94.1%)认为参与管理工作对学习有帮助,1人(5.9%)认为没有帮助也没有负面影响。学习新知识、提高科研能力及开展新的项目为所有进修医师的主要目的,不同职称、学历、医院级别的医师无明显差别(表1)。
2.3进修期间的工作及学习
进修期间51名医师(48.6%)参与了门诊上机工作。57名(54.3%)医师对进修期间安排的工作量满意。三级医院的医师对安排的工作量满意率低于二级/一级医院(P<0.05),不同学历、职称及是否参加门诊上机工作的工作满意率无明显差别。
92名(87.6%)医师对科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满意。不同医院级别、学历、职称组无明显差别。进修医师最喜欢的学习资源主要为疑难病例读片会(41.0%)、专家讲座(32.4%)、专家带教(21.0%)、图书馆(3.8%)、协和医院自主学习平台(1.9%),不同医院级别、学历、职称组无明显差别。
2.4进修的收获及自我评价
48名(45.7%)医师回到原单位后开展了新技术,57人(54.3%)未开展。新技术的开展与进修医师的学历、职称、单位级别无关。2人(1.9%)发表了SCI文章,22人(21.0%)发表中文文章,81人(77.1%)未发表文章。文章的发表与进修医师的职称有关,住院医师、主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发表文章概率依次增加(P<0.05),与学历及单位级别无关(表2)。
94人(82.4%)认为进修有很大收获,主要的收获是获得实用的新知识或新技术、开阔思路及改变工作、生活及学习态度,不同医院级别、学历和职称组无明显区别(表3)。
95名(90.5%)医师认为进修医师管理老师的鼓励对于自己的学习有帮助。70人(66.7%)认为进修医师管理老师是进修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。94人(89.5%)在学习期间,感觉到学习和工作充实、快乐,有作为一名协和人的归属感。